金牌經理人的理財訣竅
沒時間理財,就挑爛的市場
我投資一律挑「爛市場」,泰國政變我投資泰國,日本店頭市場跌深的時候,就跑去投資日本,
這種人棄我取的逆向操作,常常反而有不錯的報酬。
我的道理很簡單。大家投資都怕虧錢,但既然這個市場已經差勁到底了,再虧也不會虧多少,
我就慢慢跟它耗,定期定額扣款,一定等到回檔。反倒是市場上正熱門,標榜「限時搶購」的商品,通常不是好貨。
我的原則是達到獲利20%時賣出。為什麼呢?市面上商品很多,投資機會也多的是,你不必單戀一枝花。
投資工具方面,我鼓勵大家多上投資網站了解產業趨勢,也可以玩玩測驗了解自己的風險屬性。
若你怕某個投信公司網站專說自己產品好,就上公會網站吧,裡面有不少實用概念可以參考。
蔡培珍(保德信投信總經理,去年帶領保德信奪下4座傑出基金「金鑽獎」,為國內基金組之冠)
投資股票,一次別超過5檔!
投資股票最怕買了什麼連自己都懵懵懂懂。我們平時買件幾百塊的衣服都要試穿,逛菜市場還會比價,
真正砸大錢下去投資卻不知道那家公司前景如何、在產業鏈扮演什麼角色,光聽幾句明牌耳語就貿然砸錢下去,很不合理。
所以買股票一定要做功課,而且要挑熟悉產業下手,否則只能等著當肉腳。上班族時間有限,
現在產業週期又快、企業經營越趨多角化,除非是金融專業,不然手上股票最好別超過5檔,
一多就難管理,也沒時間去研究每家公司近況如何。
遇大跌時別慌,先判斷原因,若是受到政策面干擾,基本面仍看好,我可是很有耐心等到回檔;
但如果基本面已經爛掉了,或是這家公司財務根本有問題,我也不會死守。已經知道對象品行不良,
何必死心踏地要跟他談戀愛?這是我的投資哲學。
方凱詩(美林(亞太)國際私人客戶部副總裁,在全球頂尖資產管理公司為客戶財富把關)
看報酬前,要先問風險
投資理財應該是「由上往下」,先了解哪個國家經濟看好、哪個產業好,再決定投資股票或基金的類型。
可是許多人都順序顛倒了,「聽說」哪支股票好就把錢砸下去,才會有「明牌」的迷思,這是我看到大家最常犯的錯誤。
其次,搞清楚「風險」和「報酬」間的關係也很重要,美林內部曾做過統計,
追蹤從1986年1月1日到2006年6月30日20年來市場的表現,把投資人分成保守、
穩健、積極幾個類型,分別計算出年報酬率,得到很有趣的結果。
我們發現,如果在這20年間,你的資產20%放在風險較高的股票、20%放在風險較低的債券、60%放現金,
平均下來最好的情況,你每年可賺21.6%報酬率,最壞只會虧1.3%;然而,如果積極一點,
放75%資金在股票市場,20%投資債券,只留5%現金,最好和最壞的年報酬率分別是45.5%和-19.3%。
每年4成5的獲利當然很誘人,但我會強烈建議,先問問自己,能不能接受資產縮水兩成的風險,
如果你覺得人生不賭不快,那就放手一搏吧!
- May 12 Mon 2008 16:05
金牌經理人的理財訣竅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